感應銅焊和焊接技術

HLQ 感應加熱系統 是可直接裝入製造單元的增值系統,可減少廢料和浪費,且無需使用割炬。這些系統可配置為手動控制、半自動化,一直到全自動化系統。HLQ 感應銅焊和焊接系統多次為燃油管路、熱交換器、氣體分配器、歧管、硬質合金工具等多種零件提供乾淨、無滲漏的接點。

感應銅焊與錫焊原理
銅焊和錫焊是使用相容的填充材料來接合相似或不相似材料的製程。填充金屬包括鉛、錫、銅、銀、鎳及其合金。在這些製程中,只有合金會熔化並凝固,以接合工件基材。填充金屬則藉由毛細作用被拉入接合處。焊接製程的溫度低於 840°F (450°C),而銅焊應用的溫度則高於 840°F (450°C),最高可達 2100°F (1150°C)。

這些製程的成功取決於組裝的設計、待接合表面之間的間隙、清潔度、製程控制以及正確選擇執行可重複製程所需的設備。

潔淨度通常是透過引入助焊劑來達成,助焊劑可覆蓋並溶解銅焊接點上的污垢或氧化物,並將其排出。

感應钎焊填充材料
感應銅焊填充金屬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形狀、尺寸和合金,視其用途而定。帶狀、預成型環、漿狀、絲狀和預成型墊圈只是其中幾種形狀和合金。

使用特定合金和/或形狀的決定,主要取決於要接合的母材、加工時的放置位置以及最終產品的使用環境。

目前,許多作業都是在可控制的氣氛中進行,使用惰性氣體毯或惰性/活性氣體組合來遮蔽作業,而不需要助焊劑。這些方法已在多種材料和零件配置上得到驗證,可取代或補充氣氛爐技術與及時 - 單件流程製程。

間隙影響強度
要接合的接合面之間的間隙決定了銅焊合金的用量、合金的毛細作用/滲透以及接合完成後的強度。傳統銀銅焊應用的最佳配合條件為 0.002 英吋 (0.050 公釐) 至 0.005 英吋 (0.127 公釐) 的總間隙。鋁通常為 0.004 英吋 (0.102 公釐) 至 0.006 英吋 (0.153 公釐)。較大的間隙可達 0.015 英吋 (0.380 公釐),但通常缺乏足夠的毛細作用,無法成功銅焊。

銅銅銲(高於 1650°F / 900°C)要求接頭公差保持在絕對最小,在某些情況下,在環境溫度下壓配合,以確保在銅焊溫度下接頭公差最小。

感應加熱已被證明是接合製程中的重要輔助工具,原因有很多。快速航向和精確的熱量控制提供了在不顯著改變材料特性的情況下對高強度部件進行局部加熱的可能性。它還可以銅焊難加工的材料,例如鋁,以及順序、多合金銅焊和焊接接近的接點。

銅焊和焊接應用中的感應加熱很容易適應生產線方法,允許在裝配線上對設備進行戰略安排,必要時還可進行遙控加熱。通常,感應銅焊和焊接允許減少所需的零件夾具數量,夾具的最小加熱量可延長使用壽命並維持待連接零件的精確對齊。由於操作人員不需要引導感應加熱源,因此可騰出雙手準備組件的接合。

HLQ 感應銲接設備 提供品質、一致性、可配置的產量以及快速更換工具,以滿足各種生產需求。Radyne 感應銅焊和焊接產品線提供銅焊的標準解決方案:

鋁合金

黃銅
不銹鋼
硬質合金
還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