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將銅銲接至不鏽鋼
描述
測試 3
材料
低溫幫浦與外殼 - 銅套 (外徑 3.5 吋 (88.9mm)、壁厚 0.1 吋 (2.54mm) 高 2.1 吋 (53.3mm)、底部外徑 5.3 吋 (134.6mm) 唇緣高 0.74 吋 (18.7mm)、厚度約 1 吋 (25.4mm),帶唇緣的部分高 2.8「 (71.1mm) 高,不鏽鋼軸深 2.66」 (67.5mm)),不鏽鋼軸(3.35「(85.0mm) 外徑,3.2」 (81.2mm) 內徑,超過 7.5「 (190.5mm) 高,一端有較小的蓋和軸連接,另一端有較大的 5.5」 (139.7mm) 底座)
電源: 9.09kW
溫度: 1145°F + (618°C)
時間 約 20 至 30 秒
測試 4
材料
低溫幫浦與外殼 - 銅蓋 (2.7「 (68.5mm) 外徑、2.85」 (72.3mm) 高、0.6「 (15.2mm) 壁厚、坐落在 1.4」 (35.5mm) 深的不銹鋼軸上)、不銹鋼軸 (1.54「 (39.1mm) 外徑、0.9」 (22.8mm) 壁厚、6.5″ (165.1mm)高,並在其結束時連接到較大的質量)銅的另一側附加不銹鋼蓋,外徑 2.44「(61.9mm),高 0.8」(20.3mm)或更高,頂部有 0.88「(22.35mm)的莖幹,高 1.4」(35.5mm),內徑 0.66"(16.7mm)。
電源: 14 千瓦
溫度: 1145°F + (618°C)
時間 1 分 50 秒
結果與結論:
測試 1:測試以較低的功率開始,15 秒後功率提升至 25 kW。感應銅焊成功。
建議使用較緊密的線圈,只繞過一半的銅蓋。這樣可以將熱量集中在合金所在的位置,並應該減少加熱時間。
測試 2:由於工件上的唇邊造成間隙問題,測試是以超大線圈進行。 整個週期大約需要 20 到 30 秒。較低的頻率似乎對應用有益,因為它能使電場更深地穿透銅並進入鋼材本身,從而加快加熱時間。
測試 3:使用 14 kW 進行測試,以模擬 DW-HF-15KW 所需的時間週期。 感應加熱系統.由於銅的質量關係,此零件需要最長的加熱時間。使用較大的電源供應器可以減少加熱時間。
所有測試的加熱時間都可以透過優化 感應加熱線圈 針對特定零件降低頻率。如果使用較大的感應加熱系統,強烈建議使用溫度控制器和測溫計,以確保不會損壞零件。如果使用 15kW 感應加熱系統,仍然建議使用溫度控制器和測溫計,但零件損壞的風險會降低。